7月下旬以來,多年罕見的持續高溫干旱天氣,造成土壤失墑,對秋糧作物特別是旱地玉米等帶來影響。
面對不利天氣形勢,市農業農村局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抗旱救災的工作安排和要求,立足抗大旱、抗長旱、奪豐收、促增收,迅速行動,狠抓落實,全力以赴投入抗旱保秋攻堅行動,竭力減少農作物受旱損失,堅決確保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和重要農產品穩定供給落實落細落到位。
#
及時應對,第一時間全面部署
持續加強部署預警,積極應對不利高溫干旱天氣。7月下旬以來,先后兩次印發防御高溫干旱天氣《通知》,安排部署第二輪農業生產抗旱工作;8月9日全市抗旱Ⅳ級應急響應啟動后,會同市氣象局印發水稻、玉米《高溫熱害預警》和《關于切實抓好農業氣象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努力奪取秋糧豐收的通知》,進行再安排、再推進。8月16日全市抗旱救災調研座談會后,連夜緊急召開農業生產抗旱調度會,分析旱情影響,研究應對措施,加壓推進農業生產抗旱工作。充分發揮市農業抗旱專班辦牽頭作用,突出抓好統籌協調,認真籌備8月12日、17日市政府抗旱工作視頻會議,及時向市委、市政府匯報農業抗旱工作,確保政令暢通、行動有效,全力保障抗旱工作快速有效推進。
#
多方多法,全力以赴抗旱穩糧
堅持以灌為主,會同水利等部門全力穩定糧食生產。立足水稻第一大口糧,分類施策落實抗旱措施,指導灌區統籌兼顧尾水區,科學調度、合理分配水源,保障均衡供水;山區和丘陵梯田水稻,利用塘庫、江河溪流,采取蓄水、引水、提水等方式,解決灌溉用水;針對偏遠山區稻田,采取調水、運水、送水等應急措施,全力保障水稻生產用水,確保穩住水稻產能。

▲漢臺區啟動臨時泵站搶灌

▲留壩縣抽水抗旱
玉米生產上堅持以灌水、抽水方式抗旱,指導縣區對無灌溉條件的采取噴水和行間覆蓋秸稈減少水分蒸發,延長玉米耐旱時間。通過噴施黃腐酸鉀等抗旱劑,增加植株營養,提高抗旱能力,延緩植株衰老。對抽雄吐絲期玉米采取人工輔助授粉,提高結實率。

▲略陽縣調度灑水車開展抗旱作業

▲寧強噴施抗旱劑

▲南鄭搶打機井抗旱
同時,對成熟的鮮食玉米、熟度達標的青貯玉米及時收獲收割,保障品質。截至目前,全市累計澆灌66.2萬畝次,其中澆灌玉米、大豆25.2萬畝次,120余萬畝水稻用水基本保障,長勢良好,陸續開鐮收獲。
#
加密監測,多方聯動形成合力
及時做好旱情、墑情及病蟲情等“三情”監測,加密監測位點,提高監測頻次,實行旱情一日一調度,土壤墑情一周兩調度,病蟲情一周一調度機制,及時掌握“三情”發展變化形勢,與氣象、應急、水利等部門共享數據資源,每日向市委、市政府報告旱情情況,為研判旱情走勢、做好抗旱部署提供數據支撐。

▲資料圖

▲資料圖
堅持先生活,后生產;先糧食作物,后經濟作物的抗旱原則。結合受旱實際,緊急安排各縣區農業農村部門協助做好農業政策性保險定損理賠工作,竭力保護好群眾種糧積極性。積極向上級匯報爭取抗旱救災資金項目支持,緊急研究安排市級抗旱資金分配計劃,及時下達救災資金,投入農業生產抗旱一線。
#
強化督導,有力有效支撐保障
切實發揮好農業生產工作專班辦公室牽頭抓總作用,組織發改、應急、水利和農業農業農村牽頭的4個市級農業生產抗旱督導組,赴縣區開展抗旱督導指導工作。

▲資料圖
針對旱情不斷發展擴大趨勢,迅速將局系統下派的3個督導組增加為11個,督促落實措施,幫助解決問題,做好指導服務。市農業農村局組織農技專家和相關科室負責人深入漢臺、洋縣、西鄉、鎮巴等縣區,實地查看水稻、玉米和大豆等秋糧作物田間生產情況,會商研判農作物受旱對產量影響,督促縣區采取有力措施,全力以赴抗旱保秋糧。

▲南鄭區開展抗旱保收工作

▲城固縣天明鎮抽水抗旱
當前,11個農業系統組建的督導組全部駐縣開展工作,確保農業抗旱各項工作要求第一時間得到落實。市縣農業農村系統每天派出170余名技術人員,下沉抗旱一線,聚焦水稻、玉米等主要秋糧作物,指導農民群眾抗旱澆灌、增墑保苗,落實落細田管措施,確保實現重旱區少減產、輕旱區不減產、無旱區多增產,切實守牢守好“漢中糧倉”。
本站轉載內容均已標明出處,為分享傳播之用,非商業用途。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