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學技能,樓底下找工作!”近日,漢臺區北關街道居民王大姐在社區“技能充電站”拿到育嬰師證書后,通過周五的“移動招聘服務點”順利上崗,笑得合不攏嘴。這背后,是北關街道用“鐵腳板”走遍千家萬戶,以“繡花功”精耕就業服務的生動實踐。
“鐵腳板”踏出供需雙清單。一支由社區干部、網格員、志愿者組成的“就業探訪團”活躍在小區樓院。他們帶著政策手冊和登記表,一邊給居民講解“創業補貼”“技能培訓”等福利,一邊記錄求職意向。目前,160余名求職者的技能特長、薪資期望等信息已形成“人才檔案”。同步開展的“親商助企”行動更讓服務雙向升溫,走訪29家重點企業,詳細摸排崗位需求、薪資待遇等,一份份“用工清單”讓企業和人才“精準配對”。
“繡花功”繡出服務新圖景。“沒想到帶娃的經驗能變成飯碗!”在街道聯合專業機構開設的“社區技能充電站”里,全職媽媽李姐通過育嬰護理培訓成功轉行。今年,像這樣的家政、電工、護理等實用課程已培訓180余人次。更讓居民稱道的是,每周五商圈、小區門口都會擺起“招聘小攤”,崗位信息、政策咨詢、職業指導“一站式搞定”,“15分鐘就業服務圈”讓找工作像逛街一樣方便。
“雙保險”守護職場安心路。就業服務不止于“找到工作”。街道建立“入職回訪+糾紛聯調”機制,動態掌握勞動合同、社保繳納情況,聯動勞動保障部門,化解勞動爭議。同時,通過大數據篩查,對斷保、失業人員主動預警,動態推送崗位,已幫助86人實現再就業。
從“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從“跑斷腿”到“家門口”,北關街道用“鐵腳板”丈量民情,用“繡花功”編織幸福,讓就業服務既有溫度更有質感。
(記者 馬力 趙明明)
本站轉載內容均已標明出處,為分享傳播之用,非商業用途。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