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中心城區農貿市場勢在必行,如何在這個過程中解決好群眾買菜難、賣菜難問題?
在徹底改變農貿市場臟、亂、差方面,市政府都出臺了哪些政策措施?
老舊農貿市場提升改造工程為方便群眾買菜、賣菜帶來了哪些變化?
近期菜價大幅上漲,政府有何保供、穩價措施?
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方便群眾購物、生活,未來漢中中心城區的菜市場是如何規劃的?
本期《天漢訪》節目,邀請漢中市商務局等部門負責人,圍繞中心城區群眾買菜、賣菜等便民工作展開討論,面對面解答各方關切的問題。
主持人 封哲:
參與漢中的發展進程,就是創造我們自己的未來,因為我們在這里呼吸,在這里生存。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您正在收看到的是由陜西省城固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獨家冠名播出的電視議政節目《天漢訪》,我是主持人封哲。
小小菜籃子,關乎千萬家。農貿市場是群眾菜籃子供應的主要場所,關乎著每一個家庭的一日三餐,也是市容市貌的一道重要窗口。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動全市“四改一拆一通一落地”三年行動,特別是把中心城區農貿市場作為專項整治工作中的一項重點來抓,決定徹底改變農貿市場臟、亂、差的問題。在成立集貿市場整治專班的同時,還成立了買菜難專班,著力解決群眾買菜難、賣菜難的問題。那么在過去的半年,農貿市場整治情況如何?我們都做了哪些工作?解決群眾買菜難,賣菜難,又有著怎樣的具體的措施呢?未來中心城區的菜市場建設規劃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圍繞這方面的話題展開討論。
節目的開始,我們首先來認識一下做客本期節目的五位嘉賓,他們是漢中市商務局局長徐萬平,漢中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趙軍,漢中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長王文濤,漢中市農業農村局三級調研員王穗銘,漢臺區委常委、區政府黨組成員蔣麗,同時我們今天也邀請到了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以及相關部門和科室的負責人以及我們的市民代表,歡迎各位的到來,歡迎大家。
主持人 封哲:
目前我們中心城區有多少個農貿市場?能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日常需求呢?
漢中市商務局局長徐萬平:
現在我們中心城區共有農貿市場16個,其中漢臺區7個,南鄭區9個。市民的日常買菜除了在農貿市場以外,還有超市和便利店,這樣就形成了市民以農貿市場為主,以超市和便利店為補充的供應體系。但是農貿市場的問題依然很突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農貿市場的數量偏少;二是布局不盡合理;三是檔次都很低;四是我們有些配建的農貿市場的功能沒有完全地發揮,所以這就在我們主城區形成了部分地方的買菜難的問題。
主持人 封哲:
那么咱們當前全市的蔬菜供需是一個什么情況?
漢中市農業農村局三級調研員王穗銘:
現在我們有135個村專業生產蔬菜,1000畝以上的這樣的基地村有13個,我們的蔬菜的產量產值都位于全省第四位,城固、洋縣還是國家的蔬菜生產基地縣。那么我們城區的供應一個是靠我們當地的蔬菜基地生產的蔬菜供應,還有一個就是靠外運的蔬菜來供應。我們蔬菜產業也進入了全國的大流通、大分工這么一個過程,所以表現為我們蔬菜的產品大進大出。在春季的時候我們的地膜洋芋、菜花、還有一年四季的香菇,這些都是外調。但是到了冬季的時候,像我們的西紅柿、茄果類的這些產品都是調入,那么本地產再加上調入的蔬菜,基本上我們能夠滿足城市的供應。
主持人 封哲:
還有一些菜農自產自銷,習慣在馬路邊、小區旁、巷道里賣菜,客觀地造成了影響市容道路不通,我們一起來看一個小片。
取締馬路市場
群眾“堵心”變“舒心”
主持人 封哲:
通過剛剛的短片我們也是聽到了、也了解到了,我們也是下功夫,花了很多的力氣來取締馬路市場。王局在這我想問一下,我們為什么要取締馬路市場?
漢中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長王文濤:
按照道路管理和使用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原則上不能設置馬路市場,因為馬路市場不僅造成道路擁堵還會引發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噪音擾民和市容衛生臟亂差的現象,影響城市的整體形象。因此,為了還路于民保障道路暢通和市容秩序,有必要對馬路市場進行全面地清理取締。
主持人 封哲:
下一步我們還要取締哪些馬路市場呢?
漢中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長王文濤:
今年以來由我們市城管局牽頭,漢臺、南鄭兩區具體負責,依法對聚春巷、虎橋西路、漢豐路、藝苑路等33處馬路市場進行了全面地清理取締。下一步我們將按照買菜難專班的總體要求,對石馬立交橋便民市場,漢前巷便民市場,椰島西巷便民市場進行遷移和取締。
主持人 封哲:
目前,我們又采取了哪些措施來防止馬路市場的反彈呢?
漢中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長王文濤:
取締后的馬路市場很容易反彈,這對我們的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一步我們將第一是加大宣傳力度,引導銷售者自發地進入專業市場,規范經營;二是要加大日常管理,加強巡查的力度,對占道經營亂擺攤點的行為進行及時地糾正和處理。
漢臺區委常委、區政府黨組成員蔣麗:
大力整治馬路市場是提升城市形象和市容市貌管理的一個重要舉措。我們漢臺(區)按照“疏堵結合,以疏治堵”的原則,加大整治力度,堅決杜絕占道經營、出店經營流動攤販的整治活動;同時我們市區兩級政府也規劃、新建、改建一批市場,方便群眾就地就近買菜,解決馬路市場的根源性問題;我們加大媒體宣傳,動員廣大、引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主動配合,形成整治馬路市場的強大合力,堅決杜絕馬路市場反彈。
漢中市南鄭區經貿局副局長石艷春:
我們南鄭區目前主要采取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第一是科學選擇一些符合條件的地方,新建或者改造一批農貿市場,后期我們還將在小區門口配建一批便民果蔬店,采取這樣的方式來解決群眾買菜難和賣菜難的問題;第二個我們對群眾采取一對一的方式進行做耐心,細致的宣傳疏導工作,引導群眾到農貿市場進行買菜;第三個方面就是加大城管的執法力度,對占道經營現象比較突出的地方,由城管執法人員加大執法頻次,堅決取締馬路市場,引導商販到正規的農貿市場進行經營。堅決取締馬路市場,做到“攤收、人清、路凈”。
主持人 封哲:
取締也好,防止反彈也好,這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那么要真正地去解決買菜難,賣菜難,出路應該在哪?我們有什么辦法嗎?
漢中市商務局局長徐萬平:
解決買菜難、賣菜難的問題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完成,而且需要一定時間。就漢中而言,要真正地解決買菜賣菜難的問題,我們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從本地蔬菜的供應入手,要擴大我們本地蔬菜占有的比例,下一步我們將進行專業的統計,把數據反饋給農業農村部門,以便他們進行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菜農種植適銷對路的蔬菜,本地的一個蔬菜供應基地;二是從流通領域入手,保障市場的供應,積極地發揮商務部門在蔬菜流通領域的牽頭指導和調控的作用,形成了我們本地的供應和外地的調配相互補充的流通供應體系;三是從市場建設方面入手,保證市場的數量,未來我們中心城區要新建、擴建和改建農貿市場74個,另外我們還布點了40個便民果蔬店,通過這些措施真正地解決買(賣)菜難的問題。
主持人 封哲:
新的農貿市場建在哪里,怎么建,我們一起來看一個短片。
加快農貿市場建設和提升步伐
解決群眾買菜賣菜難
漢中市人大代表陳汶:
根據我們人大的多次調研,一方面是缺少農貿市場,另一方面是農貿市場的閑置,比如我們漢臺區的禹王宮的市場,以及南鄭區的店子村的市場,為什么會形成這種有場無市的現象?
漢臺區委常委、區政府黨組成員蔣麗:
禹王宮市場目前只是存在鮮肉經營,其他攤位基本閑置,農貿市場這個有場無市、長期閑置的原因是復雜多樣的。以禹王宮為例,一個是市場規劃布點不科學,按照這個一般來講,農貿市場的輻射服務半徑為500米到800米,但是禹王宮市場離旁邊的傘鋪街市場距離僅為10米;第二個是市場建設方案存在缺陷,禹王宮市場是老舊城區改造的配建市場,一樓的臨街全部隔斷為這個店鋪出租經營,市場在店鋪的背后密封不透光,面積比較狹小僅600平方米,無法設置水產、蔬菜、大肉等市場功能布局,所以沒有形成競爭力。后面我們將根據群眾的需要,重新布點規劃農貿市場。
漢中市南鄭區經貿局副局長石艷春:
店子街小區應該說農貿市場布局的也還算是合理,但是因為這個農貿市場周邊的小區入住率不是是很高,群眾的人流量也不是很大,所以導致市場的作用發揮地不是很明顯。后期我們將采取以下兩個方面的措施,鼓勵市場主體,加大一些優惠政策;第二個方面是把市場建成一個盡可能地建成一個專業的市場,讓它更大地發揮一些作用。
漢中市商務局局長徐萬平:
關于小區配建市場出現的問題,商務部門著重從兩個層面抓好落實:一個是對于新建小區配建農貿市場,我們將提前地介入,按照市自然資源局初步提出來的“小區配建市場要與小區的住宅同規劃、同設計、同建設、同驗收、同步交付使用”這么個意見,我們將按照市場的布局、和市場的建設標準、移交,責成咱們的縣(區)政府和建設單位簽訂建設委托合同,約定市場建成以后的移交相關的問題;二是對歷史遺留的問題,市買菜難專班也高度重視,近期也專門召開了會議,進行了專題研究,我們將按照各自的職責抓好落實,讓這部分配建市場盡快地發揮它應有的功能。
主持人 封哲:
今年在新建農貿市場和對老舊農貿市場提升改造上是如何安排的呢?
漢中市商務局局長徐萬平:
新建市場和老舊市場的改造,在我們的規劃里邊已經很明確了,今年我們共新建四個市場,漢臺區兩個,也就是西片區市場和萬泰康居市場;南鄭區兩個,漁營和咱們梁山市場,今年改造提升十一個市場,漢臺區七個,南鄭區四個,這由兩個區政府來負責實施,現在他們已經完成了方案的設計。
漢臺區委常委、區政府黨組成員蔣麗:
漢臺區有七個老舊市場,其中批發類是兩個,一個是過街樓蔬菜批發市場,還有一個是水果批發市場。零售類市場是五個,明珠市場、傘鋪街市場、交通巷市場、虎橋市場,還有西新街市場,那么我們根據市上的安排,按結合區上的實際,按照國家標準化菜市場設置和管理規范,我們制定了“一場一策”的七個農貿市場的改造提升方案,打造干凈、規范的新的農貿市場,滿足老百姓買菜的需求。
漢中市南鄭區經貿局副局長石艷春:
南鄭區今年計劃新建農貿市場兩個,主要是梁山鎮農貿市場和漁營農貿市場。梁山鎮農貿市場已經于今年6月開工建設,預計在11月底就可以竣工投入使用。漁營農貿市場現在已經正在做前期工作,近期就可以開工建設,預計在明年的3月底就可以竣工投入使用。改造提升農貿市場四個,目前有三個已經改造提升結束,正在改造提升的一個農貿市場,就是藝苑路的社區農貿市場,這個市場近期正在進行改造提升,預計在11月底就可以完全竣工投入使用。
漢中市城投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李文波:
按要求市城投公司要在2024年前新建三個綜合農貿市場,那么今年的任務是建設漢臺區的萬泰康居農貿市場。為此我們成立了工作專班,目前正在配合市自然資源局等部門辦理土地手續,待土地到位后,我們將立即進行建設審批手續辦理,全力推進市場建設。
漢中市政協委員許滸:
能不能在農貿市場里面設置一些免費的攤位,專門解決菜農自產自銷的問題?
漢中市商務局商貿管理科副科長黃婭:
解決群眾蔬菜自產自銷問題,也是我們關注的重點。目前我們在過街樓批發市場設置了專門的自產自銷區,對周邊的群眾提供了自產自銷的區域,那么下一步在我們新建的市場中明確要求了,每一個市場根據實際提供至少不低于10%面積的場所,用于周邊農戶蔬菜自產自銷。在我們改造提升的市場中,我們下一步將與區政府和市場主體協調,留出相應的面積,用于解決群眾自產自銷的問題。
主持人 封哲:
除了大家剛剛所談到的這些措施之外,在解決買菜難、賣菜難的問題上,我們還有什么措施和辦法嗎?
漢中市農業農村局三級調研員王穗銘:
為了多渠道多形式的解決買菜難的問題:(第一)我們計劃在中心城區設立40個便民的果蔬店,這些果蔬店盡量做到布局合理,方便群眾跟我們的農貿市場相配合;第二,我們要成立1-2個水果蔬菜的直采直供的配送中心,對于我們漢中本地的生產的蔬菜,能夠做到基地直采,便民店直供,那么對于外地調運的蔬菜,我們也盡量做到產地直采,我們的便民店直供把菜價降低;第三,我們要依托這40個便民店開展線上線下服務,做到我們能不能做到線上下單,線下的便民店取菜,這么一種形式,更好地方便群眾買菜。
市民代表李戈群:
最近買菜我發現菜比平時貴了很多,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漢中市商務局市場體系科副科長劉雯:
近期導致我們的菜價上漲,主要是因為從今年9月份開始,蔬菜的部分的主供區的它的雨水量增加,導致了蔬菜的供應量減少;還有是因為疫情的多點發生,導致了物流成本的上漲,引起了蔬菜價格的整體上漲。
主持人 封哲:
下一步我們怎么去提升本地蔬菜的供應量呢?
漢中市農業農村局三級調研員王穗銘:
建設好蔬菜基地是保障供給的重要基礎,第一是調整我們蔬菜的生產布局,隨著我們漢中城市的擴展,我們原有的蔬菜基地現在要逐步調整到108公路以北,還有我們漢臺區周邊的縣區;第二,加大蔬菜基地的建設,多方面爭取資金加大投入,把蔬菜的設施、大棚、路、電、水、灌溉等基礎設施進行進一步的完善,提升我們蔬菜的生產能力;第三點大力培養我們蔬菜生產經營的經營主體,我們蔬菜的生產大戶專業戶,還有我們的合作社,加大技術培訓的力度,提升生產水平。
漢中市商務局市場體系科副科長劉雯:
解決買菜難問題,除了我們建設農貿市場和便民果蔬店外,我們還從蔬菜的保供穩價入手。一是加強蔬菜儲備,每年的冬春季我們都會啟動冬春蔬菜儲備工作,動態儲備2500噸的蔬菜,用于應對極端惡劣天氣或者是突發事件的蔬菜保供;二是加強市場監測,每逢重大節假日,我們都會啟動蔬菜監測的日報制度,從監測的蔬菜供應情況來了解市場蔬菜的銷售量。從蔬菜市場的供應情況,必要時我們將會對儲備蔬菜進行市場投放,來滿足中心城區的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市民代表周芮:
怎么保證我們能買到安全放心的蔬菜呢?
漢中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流通科科長王平:
第一個方面,大型的蔬菜市場的蔬菜,基本上來自于大型的種養殖基地,它的管理生產的過程比較規范;第二個方面,大型的農貿市場里邊,基本上都設置有農藥殘留快檢室,每天對進場的蔬菜要進行檢測;第三個方面就是,我們市場監管系統,要對農貿市場和各大超市的蔬菜及食品進行抽檢,并公示這個結果,讓人民群眾能吃到比較放心的蔬菜。
主持人 封哲:
今年商務部等12個部委聯合下發了“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蔬菜供應作為便民生活圈的重要內容,商務部門是如何思考的?
漢中市商務局局長徐萬平:
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就是,社區的居民從家里步行15分鐘都可以解決購物、生活等多方面的需要。菜市場作為 15分鐘生活便民圈的一個重要的一個元素,它是一個煙火氣最濃的地方,也承載著千家萬戶的舌尖上的幸福。商務部門著力從三個方面做好這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漢中城區農貿市場空間布局規劃的落實工作。按照農貿市場的建設的思路,我們督促區政府和城投公司按照農貿市場建設的任務抓好落實工作,確保農貿市場的數量;二是積極推進便民果蔬店的建設,我們布局設置了40個便民果蔬店,現在已經建成了5個,也投入了運營,下一步我們將配合農業農村局繼續抓好這方面的工作;三是我們要全面地提升蔬菜的配送的智能化的這方面的建設,利用好電商平臺,建立線上線下配送的機制,能確保咱們的市民足不出戶,都可以買到新鮮的蔬菜。通過以上措施多點發力,形成批發市場保全局、農貿市場保區域、便民果蔬店保小區,加快地打造生鮮果蔬15分鐘的購物圈,全面地提升廣大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主持人 封哲:
小市場,大民生。相信政府秉承著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不斷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一定會把中心城區、農貿市場提升改造工程,辦成讓群眾滿意的民生工程;也相信隨著農貿市場的提升改造,買菜、賣菜都不再難,也會把幸福感、獲得感裝進群眾的菜籃子。
本站轉載內容均已標明出處,為分享傳播之用,非商業用途。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