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勉縣21項撤縣設市監測指標連續兩年全面達標”
一、勉縣撤縣設市快了,2021年值得期待!
1995年勉縣縣委、政府就提出了撤縣設市戰略目標。
2019年勉縣“21項撤縣設市監測指標連續兩年全面達標”。
2020年《勉縣政府工作報告》文末再次呼吁:為加快“三個勉縣”建設、實現撤縣設市目標而不懈奮斗!
撤縣設市為何進度緩慢?原因有二:
一是撤縣設市需經國務院審批,1997年國務院暫停了撤縣設市工作,2013年才恢復;
二是勉縣經濟的發展及城市化進程速度與發達地區相比尚有差距。
不過,現在勉縣撤縣設市的目標已越來越近了,那么何時能實現?當前雖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但2021年無疑是各方看好值得期盼的一年。
2021年馬上就要到了,勉縣,加油!
二、“縣民”成“市民”后,會有啥好處?
撤縣設市后,縣民變市民,縣長變市長,如果僅僅是變個名頭,顯然是沒多大意義的,是不值得“舉全縣之力”來爭取的,那么究竟會有什么好處呢?
從各國各地的情況來看,可概括為四大好處:
1.職權不同
縣歸地級市直管,縣級市則由省政府直管,地級市政府只是代管。隸屬層次不一樣,行政管理權限就要大一點,優惠政策也會多一點。
2.定位不同
縣以農業為主,市則以工商業或者服務業為主,表現在政府部門設置和編制上,縣涉農部門較多,市以城市經濟和城市管理部門設置為主。
3.財權不同
上級政府轉移支付或者專項扶持資金也有差別,縣一般只能用于農業相關領域,而市可以用于城市相關領域;市可以開征并使用城市維護建設稅,而縣不可以。
4.形象不同
市的形象較好,在工商業發展、城市建設等方面可以提供較多的優惠政策,有利于吸引較多外來資金,而縣在招商引資中容易處于邊緣化地位。
三、未來的“沔州市”會有些什么變化?
2017年戶縣撤縣設鄠邑區,此更名舉具有規范指導意義。關于勉縣撤縣設市后的名稱,我們認為“沔州市”的可能性更大,因為此名首先符合不以景點名作行政區劃名的命名規范,而且便于彰顯和傳承勉縣厚重的歷史文化,社會認可度高。
“沔水灣廣場”及當代置業所開發“沔州國際酒店”,正是順應了這種文化需求。若設立“沔州市”后,或將帶來三大變化:
01其一,各級機構整體更名,身份證等各種證照正常使用到期后再更換。
撤縣設市后,最先更名的是各級機構,并啟用新機構印章、標牌、文件版頭等。對于普通市民來講,要不要換身份證或其它證照?
從全國通行的辦法來看,撤縣設市前核發的證照,在證照有效期內或規定年檢時間前繼續有效并正常使用,因此不用考慮立即換身份證,當然新辦、到期或遺失補辦等,會采用新名稱。但一些以“勉縣”開頭的公司可能尷尬了,需要主動改名以適應新變化。
02其二,為適應城市化管理,定軍山、周家山、武侯鎮可能改設街道辦。
當前勉縣只有一個街道辦,而漢中的城固、西鄉、寧強、略陽均設有兩個街道辦,洋縣設有3街道辦,可能設立的沔州市作為陜南25縣中第一個新設縣級市,為適應城市化進程,或將興起一波撤鎮設街道辦的熱潮,定軍山鎮、周家山鎮、武侯鎮預計會成為第一批改設街道辦的鎮,為彰顯歷史文化,建議其中的周家山鎮或改為黃沙驛街道辦,勉陽街道辦可順勢或改為沔陽街道辦。
03其三,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將全面提速,物價尤其是房價必將上漲。
撤縣市后,扶持資金增多,用地指標放寬,招商力度加大,隨著各種政策紅利的釋放,沔州市經濟將全面提速,為適應經濟發展,城市化進程也將全面提速。表現為城市框架拉大,城市人口增多,從當前的城市用地來看,未來城東將可能成為新的發展熱點,最終西起走馬嶺,東至堰河西岸,或將全部城市化。由于經濟活力增加,有錢人變多,那么物價尤其是房價將可能上漲。
▲人大代表支持勉縣撤縣設市的提案
▲省民政廳就勉縣撤縣設市提案的復函
▲走在推進勉縣城市化前列的當代中興悅城
▲當代·中興悅城之沔州國際酒店
▲登臨天蕩山,沔水東去,街道井然
本站轉載內容均已標明出處,為分享傳播之用,非商業用途。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