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中藥材丹參移栽的關鍵期,在勉縣同溝寺鎮晨光村丹參種植基地,60余名工人搶抓晴好天氣忙著種植丹參,熱鬧的勞作場景成為冬日里一道獨特的風景。
在500多畝集中連片的土地上,一壟壟地塊均勻地覆蓋著銀黑薄膜,工人們身挎竹簍穿梭在田壟間,手持專業農具挖坑、栽種、覆土、壓實,動作嫻熟,一氣呵成。
基地負責人王旭東是城固人,此前在河南商丘等地種植過丹參、紫菀等多種中藥材,積累了豐富的技術、經驗以及穩定的銷售渠道。看到近幾年漢中的中藥材產業發展勢頭越來越好,他下定決心回鄉發展,打算為家鄉作點貢獻。
選擇在晨光村落地項目,王旭東有著充分地考量,“這里區位條件優越、交通便利,無論是運輸種苗還是將來運送成品,都非常方便。這片土地土質優良,水利設施齊備,能夠實現規模化、集中化發展。我們的項目也得到鎮村干部的大力支持,幫著協調流轉土地和用工等事宜,讓我們充滿了信心。”
去年11月,王旭東注冊成立了勉縣萬翎農業有限公司,以每畝600元的價格承包了晨光村506畝土地。目前基地種植鮮切花芍藥60余畝、白芷100畝、丹參150畝、烏藥100畝、玄參80余畝,預計明年8月開始陸續產生收益。
小小丹參,既是治病救人的良藥,也是增收致富的“良方”。晨光村負責人金紅艷介紹,丹參產業的規模發展,既盤活了閑置土地,又促進了農村富余勞動力就近就業,實現了村集體和群眾收入的雙增收。
正在基地忙著移栽丹參苗的村民龔雪梅說:“我年齡大了,不能外出務工,種植丹參這活兒挺輕巧的,每天能掙六七十元,在家門口務工掙錢還能照顧家里,我非常滿意”。
為確保丹參種植項目科學、高效開展,王旭東聘請了專業的技術顧問,從種苗培育、種植管理、采挖到初加工等各個環節,都為工人們提供了專業的技術指導。“丹參種植成本相對較低、收益較高,管理也較為簡便,非常適宜農戶種植。農民在我們基地務工的同時,也在學技術。未來,我們將積極帶動當地農戶參與種植,增加他們的收入,同時與當地旅游業緊密結合,打造集種植、加工、購銷、觀光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王旭東說。
冬閑化為冬忙,充實了農民的腰包。同溝寺鎮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王思晉介紹,近年來,該鎮立足資源稟賦,瞄準市場需求,盤活山(林)地、旱地等閑置土地資源,通過黨建引領、土地流轉、農戶參與的方式,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目前,全鎮種植天麻、元胡、烏藥等10余種中藥材共計1400余畝,初步形成了規模化、產業化、多元化的經營模式,致力于把“小草藥”打造成群眾增收致富的“大產業”。
本站轉載內容均已標明出處,為分享傳播之用,非商業用途。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